【2024年度研討會】中國政治學會2024年會暨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摘要錄取公告
本會2024年會論文摘要錄取結果已公布,感謝諸位學術先進踴躍投稿及參與。
| 作者 | 論文題目 | 
| 方自億 呂柏言 林士文 | 洞察跨越戰火與政治的網路輿情:探索我國戰略與戰爭風險感知 | 
| 方自億 劉彥鋒 蔡承峰 | 經濟自由度指標跨國比較之研究-以RCEP成員國與我國為例 | 
| 王光旭 潘雅琪 陳敦源 | 臺灣民眾社會資本、一般信任與公民意識關聯性之研究 | 
| 王政和 蘇子喬 | 我國總統赴立法院國情報告制度爭議之探討 | 
| 王嘉州 | 政治學習與臺獨意識變遷:臺青的準實驗法分析 | 
| 丘偉國 陳至潔 | Beijing’s Strategic Signaling in the Kinmen Boat Collisions: Unpacking What It Wants on social media | 
| 白舜仁 | 以權力平衡理論探究台印關係之轉變 | 
| 朱盈蓉 | 中非朝貢關係初探:以參與一帶一路的非洲國家為例 | 
| 朱景鵬 | 歐盟全球門戶戰略構想與實踐:一項對中國一帶一路倡議的戰略反應抑或戰略自主性的體現? | 
| 朱鎮明 | 環境、社會、治理(ESG)在議程設定與風險管理的意義: 以109年卜蜂食品花蓮設廠失利案為例 | 
| 朴嘉樹 | 從經濟民族主義角度解讀匈牙利在俄烏戰爭中的中立立場 | 
| 吳祈攸 林竣達 | 中共「共同富裕」概念之政策實踐── 以浙江省共同富裕示範區為例 | 
| 李奕萱 | 駕駛人對 AI 科技執法之政策順服研究-以台北市為例 | 
| 李昱孝 吳重禮 | 臺灣民眾威權懷舊的再檢視 | 
| 李貴英 | 國際能源治理之困境與挑戰:以能源憲章條約投資仲裁機制為例 | 
| 杜長青 陳偉華 | 建構共同承諾-美國新型嚇阻戰略的整合性分析 | 
| 周睿淵 (Dagaev Andrei) | 俄烏戰爭影響下的中國北極政策:新進展與困難 | 
| 林子堯 | 台灣的科技產業發展與政治民主轉型: 以台積電的發展路徑為例 | 
| 林永翔 | 中國政治哲學的探討-以《易經》中的《臨卦》、《觀卦》和《繫辭傳》為例 | 
| 林明典 杜長青 | 中共人工智慧武器化威脅與虛假訊息-偵測反制作為之實證分析 | 
| 林昕璇 蘇翊豪 | The Determinants of Brussels Effect: A Quantitative Text Analysis of Global Spillover of AI Legislation | 
| 林冠宇 | 科技崛起與貿易戰: 中國晶片技術與美國回應為例 | 
| 林偉傑 | 以戰後殖民地獨立為條件的國家建構探討全球化對民主化的影響:以韓國與新加坡的「後」發展型國家為對照組 | 
| 林雅鈴 鄧巧琳 | 考察作為政策訊號燈?習近平地方考察行程類型分析 | 
| 邱奕宏 | 探討後全球化時期國際分工體制的裂解與重構 | 
| 邱群恩 邱師儀 | 〈影響臺灣藍綠支持者看待美國心態因素之探究〉 | 
| 洪于媗 | 我國性別平等工作法對政治場域中性騷擾防治成效之實證研究 | 
| 洪郁婷 | 匈牙利對歐盟整合的挑戰與影響 | 
| 洪詩琳 羅晉 | 行為推理理論下假新聞分享意圖與行為研究:以LINE新聞訊息為例 | 
| 洪禎徽 宋鎮照 | 東南亞國家再生能源政策之比較: 以菲律賓、越南、印尼為例 | 
| 胡瀚雯 林超琦 | 歐俄競逐下的烏克蘭外交與安全政策選擇:以國內政治與國際因素分析 | 
| 范玫芳 Alice Siu | 審議民主結合AI技術之實作與展望 | 
| 范潔琳 | 地緣政治與經濟互賴:美歐制裁對俄羅斯與沙烏地阿拉伯的影響分析 | 
| 唐志偉 | 從戰略三角理論檢視川普時期美中臺關係對美臺軍售之影響 | 
| 徐明莉 | 大學生校外租屋補貼政策評估:以300億元中央擴大租金補貼為例 | 
| 徐俊明 陳亮宇 | 政策整合中的政策與政治分析:以我國氣候法案為例 | 
| 徐舜浩 | 科技霸權與美中關係發展 | 
| 高慧敏 | 解放軍的黑馬還是黑洞?:習近平時期火箭軍成立與其影響 | 
| 張世賢 | 公共行政研究方法新挑戰:網路、治理、複雜性 | 
| 張薰 譚偉恩 | 從互賴走向衝突:國企關係與權力轉移之關聯性研究 | 
| 莊文忠 | 我國「公民社會」的個體層次評估:市話與手機調查的實證分析 | 
| 莊文忠 林美榕 | 社會企業的社會創新取向?我國社會企業的問卷調查分析 | 
| 莫大華 | 國際關係量子關係建構主義的發展與困境:以全球南方「七十七國家集團」 為量子詮釋例證 | 
| 許家祥 黃信達 | 再探台灣地方派系勢力變遷:以嘉義縣為例 | 
| 許薺云 | 公部門如何育才、留才、攬才? 從世代差異探討工作動機對流動傾向的影響 | 
| 郭姸彣 陳方隅 | 次國家外交之應用:以美國州政府來台設立經貿辦事處為例 | 
| 郭雪真 | 國際關係研究的關係轉向、關係性與「全球國際關係研究」關聯及其反思 | 
| 陳沛儀 | 東協環境區域治理之研究:以生物多樣性為例 | 
| 陳奕璇 | 《歐盟人工智慧法》對全球數位治理之影響與分析 | 
| 陳思宇 張登及 | 關係先於權力:從關係平衡與權力平衡看越南的對外交往(1009-1885) | 
| 陳敦源 | 【自組場次】:文官服務動能的因素與治理成效-來自台灣政府文官調查(Taiwan Government Bureaucrat. Survey)的實證分析 | 
| 陳賀煦 | 重探黨產──以發展型國家論檢視國民黨黨產之意義 | 
| 陳農樵 | TikTok傳播內容對台灣受眾「認同」形成之影響:一個現實建構主義的分析 | 
| 陳睿龍 徐顗晴 闕嘉儀 | 中國認知作戰探討:以台灣2024年總統大選為例 | 
| 彭睿仁 | 從歐盟人工智慧法探討AI語言模型生成內容之著作權爭議 | 
| 游智偉 袁鈺竺 | 中共政治精英世界觀的世代比較:社會主義與民族主義的趨同 | 
| 黃千容 | 以文化霸權發展路徑檢視「小紅書」之文化滲透力 | 
| 黃建實 陳宴蓁 | 察覺氣候變遷正在發生?台灣民眾的災害事件經驗、 社會資本、時間導向與氣候風險感知 | 
| 黃建勲 陳敦源 陳芙萱 | 家長式領導與文官建言: 檢驗公共服務動機的調節效果 | 
| 黃庭頤 林奕宏 | 索馬利蘭出借港口案:國際法與國際關係之綜合考察 | 
| 黃清宗 | 從Harold D. Lasswell公共政策過程論之途徑分析國防部現有的三條建軍規劃路線及其互斥性 :政策科學與軍事戰略科際整合 | 
| 黃韻如 | 從經濟制裁走向主導市場?探析中國稀土的戰略發展 | 
| 楊力行 | 從政治到政治學-中體西用的再探討 | 
| 楊文智 | 共建共治共享視域下在華台資企業與外資企業之比較研究:以台達電子(中國)與三星電子(中國)為例 | 
| 楊仕樂 莊洺峰 | 潛艦國造與臺灣的族群政治 | 
| 楊雨洺 | 推行鄰避型公共建設之個案分析:以新竹縣高效能垃圾熱處理設施BOO案為例 | 
| 楊傳裕 | 公共領域思想的發展及其對現代民主治理的影響 (The Development of The Concept of Public Sphere and Its Impact on The Modern Democracy) | 
| 廖育嶒 | 政黨、選區與立法委員在兩岸關係的立法 | 
| 趙竹成 | 後普京時期的俄羅斯政治權力架構之分析 | 
| 齊德縈 | The Phantom of China? Japan’s Response to the Potential Threats Posed by China: An Analysis of Structural Power | 
| 劉至祥 | 印度布拉莫斯飛彈出口東南亞國家的地緣政治風險與戰略影響 | 
| 劉至祥 蒙志成 | 印尼佐科威時期國家發展與區域定位-中國因素之探析 | 
| 劉泰廷 洪銘德 | 中國-中亞合作C+C5:老酒新瓶或畫蛇添足? | 
| 蔡中明 洪愛甯 | Have Free Trade Agreements Contributed to Economic Growth? A Cross National Comparison | 
| 蔡侑乘 許雲翔 | 未達公告金額政府採購招標案件之課責性研究:以旅遊性質採購案件為例 | 
| 蔡善新 | 如果人行道「行」不通: 民意與官僚回應落差原因之探討-以台北市為例 | 
| 蔡萱恩 | 經濟因素與人權政治:「頭巾革命」在伊朗 | 
| 鄧克禮 | 戰略視角下的東南亞:美中兩強拉攏東南亞之因素 | 
| 賴昀辰 | 2000年到2020年間美國對中國的WTO政策轉變之研究:以中美貿易戰為例 | 
| 李長晏 賴憬霖 | 臺灣電子零組件製造業淨零排放政策內容與成效分析之初探 | 
| 魏麒騰 | Reconsidered Kant’s Just War Theory: Reflections of intervention and Carl Schmitt’s Critiques | 
| 羅子傑 余一鳴 陳鳳庭 林家舟 | 2024年總統大選中民眾戰爭威脅感知對投票意向之影響 | 
| 羅心妤 | 公部門員工能有離線權嗎?論科技壓力對工作倦怠感和工作滿意度之影響:以里幹事為例 | 
| 譚偉恩 朱郁綺 | 可以依賴,但不得自主:貿易和平論的反思 | 
| 蘇軍瑋 | 強權競爭與主權威脅下的小國圖存策略:以高昌國為例 | 
| 顧志文 | 中菲仁愛礁船舶擦撞事件之國際法議題析探 | 
| 顧慕晴 | 廉、能之爭—-以清聖祖的排序為例 | 
| Adam Y. Liu Tong Liu | Of Dragons and Rooters: The Political Economy of Traditional Beliefs in China | 
| Adrian Ang U-Jin Olli Pekka Suorsa | Understanding the PLA’s Aerial Incursions into Taiwan’s ADIZ | 
| Alexandru Grigorescu | The Evolution of the Chinese position on UN Security Council Reform: The shift towards a “broadening” strategy in defusing normative pressures | 
| Andrew Lee 李嘉和 | The American Tianxia in Asia-Pacific? Hierarchy in the Anarchical Society | 
| Gustavo Adolfo Munoz Roldan Chang-Ching Tu | ANALYSIS OF CHINA’S MULTILATERAL DIPLOMACY AND ITS IMPLICATIONS FOR LATIN AMERICA | 
| Jay Kao Kenny Miao | Authoritarian Education and Liberalism? Quasi-experimental Evidence from China | 
| K. Tristan Tang | When Would PLA Launch Military Exercise Around Taiwan? The U.S. Factor and the Cross-strait Military Balance | 
| Kimyung KENG (何景榮) | Comparing Development and Policies of Transportation Apps in Indonesia and Taiwan (比較印尼與台灣交通行動應用程式的發展與政策) | 
| Musashi Katsuhiro | Analysis of the legislative influence of petitions to the Japanese Diet | 
| Thijs Stegeman | BEYOND THE US-CHINA RIVALRY: EXPLORING THE IDEOLOGICAL LANDSCAPE OF THE INDO-PACIFIC GLOBAL SOUTH | 
| Yukino Kobayashi Jiun-Da Lin | The Distributive Politics of Transition Finance in Japan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