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告】中國政治學會第三十二屆理監事選舉公告與會員大會公告

中國政治學會2023年會將同步於10/21(六)、10/22(日)進行第三十二屆理監事改選,以及於10/21舉辦第三十二屆第一次會員大會。

  • 會員大會時間:10月21日(六)12:20 – 13:20
    會員大會地點:國立臺北大學公共事務學院 216 教室
  • 會員大會時將向各位先進報告今年的學會運作情況,同時進行本會章程之修正(永久會員相關規範)。
    由於內政部的規範,會員大會出席率須達法定門檻,方才有效。
    懇請各位會員給予支持,本次大會如不克親自出席會議,可委託本會會員與會及投票(詳情請見附件選舉公告)。
    最遲請於 10/19(四)17 時前,填妥並簽署委託書(見附件或於官網下載)後,掃描或拍照,寄至本會電郵信箱(只需於委託人欄位簽名即可,受委託人可留白):capstaipei28@gmail.com
  • 為使理監事改選業務順理進行,請有意推(自)薦為32屆理監事候選人的會員於 10/4(三) 17 時前,以掃描和電郵方式繳交推(自)薦表予秘書處,以便彙整候選人名單。同時也提醒您,推薦人與被推薦人皆須確認已繳年度會費,具普通會員身份。會費繳納方式,可參閱學會章程及官網「關於學會/加入會員」欄位之說明。謹代表秘書處全體同仁,再次對您的關心與支持表示衷心感謝。

以上詳情請見附件(點擊下載):

 

2023年10月14日 「2023年地方治理學術研討會:公民參與及治理績效」

「2023年地方治理學術研討會:公民參與及治理績效」即日起開放報名,歡迎您共襄盛舉!

報名連結:https://forms.gle/tw9mu8WM7fNiMjG19

 

【本研討會簡介】

本次研討會著重探討公民參與如何影響政府績效,希望藉由公民參與地方治理運作之各項主題,探究提升地方治理績效之契機,增進相關學術理論之建構以及地方實務之精進。希望藉由本次研討會之發表以及深度討論,強化公民參與方式並提升地方政府之治理效能!

 

【相關資訊】

 

  • 研討會議程:https://reurl.cc/3e37KL
  • 主辦單位:臺灣大學政治學系暨公共事務研究所、地方治理之績效評鑑與重大個案分析團隊、台灣地方治理研究學會
  • 如有任何問題,請聯絡辜小姐:b09302303@ntu.edu.tw

 

本會與臺大及根特大學合辦「全球秩序變遷下的歐盟與東亞關係」研討會

本會結合比利時根特大學,以及臺大由教育部「人文與社會科學領域標竿計畫」補助成立韌性社會中心歐盟研究項目,於今 (2023) 年9月12至13日,於根特大學聯合舉辦「全球秩序變遷下的歐盟與東亞關係」研討會。這也是第三次的歐盟-東亞關係國際研討會,前二次的研討成果,已分別由名列TSSCI的政治科學論叢與人文及社會科學集刊出版國際專刊。

 

此次研討會與以往不同之處,在於地緣政經因素與俄烏戰爭,使歐洲必須同時面對能源與供應鏈,這二項風險分散的考驗,而這衝擊不但提供臺灣與歐盟之間強化產業合作的機遇,也可同時觀察歐盟因應前述衝擊並展現社會韌性的成效:歐盟一向被我國視為永續發展典範,然面對前所未有的變局,是否將導致成員國政策步調不一,進而危及政經整合基礎並動搖其典範地位,或將成為歐債危機之後更為嚴峻的挑戰。

 

本次研討會聚焦於歐盟與兩岸關係、地緣政治衝突議題、規範性權力、以及能源經濟永續議題,以英文發表共15篇論文。惟眾所關注者,仍在於歐盟與臺灣簽署雙邊投資協議可行性的討論,且為中央社發文大篇幅報導 (https://www.cna.com.tw/news/aipl/202309130004.aspx)。由於它已非純粹經濟議題,其他發表諸如中國大陸帶路倡議發展與歐盟回應,各大國對於國際規範調整的折衝等等,也都與之息息相關。會後  朱理事長率我方代表團於14日拜訪駐比利時暨歐盟代表處,受到俞大使接待並邀請比國智庫學者進行座談,順利完成此行學術發表與意見交流任務。

 

在臺比二國國科會 (NSTC 112-2927-I-002-510) 以及韌性社會中心資助下 (112L900302),2024年9月比國學者將回訪臺灣進行第二回合學術研討。會後研究成果經學術匿名審查程序,將由本會政治學報擇優刊登。

照片1:研討會開幕式與會學者合影

照片2:本會朱理事長率我方代表與俞大使及歐盟智庫學者座談

 

 

 

 

【代公告】「台灣選舉與民主化調查」之公開徵求加掛題目

『台灣選舉與民主化調查』規劃與推動委員會(以下簡稱本委員會)公開徵求「2024年總統與立法委員選舉選後面訪調查」加掛題目申請案。
即日起至2023年10月30日(一)止接受申請。
說  明:
  1. 一、依據2015年09月19日「台灣選舉與民主化調查」規劃與推動委員會第131次會議修正之〈「台灣選舉與民主化調查」加掛問卷題目申請與審查作業準則〉(如附件一)規定辦理。
  2. 二、歷年TEDS面訪問卷題目請參考TEDS網站:http://teds.nccu.edu.tw/
  3. 三、凡具備行政院國科會專題研究計畫案申請資格者,均可向本委員會提出加掛題目申請案。
  4. 四、申請人請填妥個人資料表、加掛題目計畫理論背景與目的(如附件二),於申請截止日2023年10月30日(一)之前,掛號郵寄至台北市文山區指南路二段64號政治大學選舉研究中心,TEDS助理呂哲安先生(電話:02-2939-3091 轉50500;傳真:02-2938-4094),或是E-mail : jalu@g.nccu.edu.tw,逾期恕不受理。

附件下載:

TEDS2024公開徵求加掛題目公告

TEDS加掛問卷題目申請與審查作業準則-附件一

TEDS2024面訪加掛問卷題目申請表-附件二

 

【代公告】2023中流文教基金會博碩士論文獎徵稿至9月25日

設立宗旨:

為緬懷胡佛院士長期培養臺灣青年政治學者,並帶動臺灣「比較政 治」及「中國大陸研究」的風氣,財團法人中流文教基金會(以下 稱本會)特舉辦年度政治科學之優異博碩士論文獎選拔,給予獎助 及榮譽。

獎助對象:

一、 研究主題與「比較政治」或「中國研究」相關之博碩士論文。 二、 於2022年8月1日至2023年7月31日通過口試之論文。 三、 文內容需以中文撰寫(申請者須為本國籍,或在臺就讀相關

研究所之非本國籍者人士)。

獎助方式:

研究主題與「比較政治」相關論文獎至多兩名,每名獎金新台幣二 萬元;研究主題與「中國大陸研究」相關論文獎至多兩名,每名獎 金新台幣二萬元;財團法人中流文教基金會「2023 年胡佛院士博 碩士論文獎」至多四名,本會提供中文之得獎獎狀。

申請繳交資料:

一、 財團法人中流文教基金會 2023 年度「胡佛院士博碩士論文 獎」申請表(申請表格如附或洽主辦單位索取)乙份。

二、 經各校審查通過之碩士論文一式二份。

三、 碩士論文電子檔一份(光碟片或寄送電子檔至 current.foundation@gmail.com),主旨請註明「申請 2023 年 胡佛院士博碩士論文獎―姓名」。

四、 請於 2023 年 9 月 25 日前(以郵戳為憑)掛號郵寄至台北 市成功郵局第 44 之 252 號信箱「財團法人中流文教基金會」 收。

申請表與公告全文下載:2023中流基金會_博碩士論文獎頒發辦法_展延公告

【代公告】「徵才資訊-暨大公行系」112學年度徵聘專任教師公告

國立暨南國際大學公共行政與政策學系 徵聘教師公告

一、資格:

1、具國內外公共行政、公共政策、政治學相關領域之博士學位。

2、具雙語教學能力,可協助國際學術交流事務者優先考量。

3、於 112 年 7 月 31 日前取得博士學位,並符合教育人員任用條例第16-1條至第18條規定之擬聘資格。

二、專長:公共行政、公共政策、地方治理、數位治理 。

三、擬聘職級及名額:專任助理教授(含)以上1名。

四、起聘日期:最快於113年2月1日起聘。

五、獲(或申請中)下列學術榮譽獎項者,優先錄取:

1、玉山學者或玉山青年學者。

2、科技部吳大猷先生紀念獎。

3、科技部年輕學者養成計畫(愛因斯坦培植計畫或哥倫布計畫)。

4、中央研究院年輕學者研究著作獎。

5、所屬學術領域重要國際學會會士。

6、國內外其他公認學術成就卓著之獎補助經費或獎項,相當前開各項或以上(敘明所獲獎項或獎補助經費)。

六、應徵人員須檢附資料「一式三份」:

1、個人履歷表(含著作目錄、自傳、教學經歷、學術生涯規劃、可開授課程與教學大綱),履歷表格式請於本系網站下載word檔案。

2、學經歷證件影本、歷年成績單(以國外學歷應徵者,敬請自行辦妥學位驗證)。

3、最近五年內代表著作(請於代表著作上標識「代表著作」字樣)及七年內參考著作(以上合著者須附合著證明)。(以112年7月31日為基準日回溯)

4、推薦函請附兩封,初任助理教授者:其中一封由博士論文指導教授親自推薦。

5、其他足資證明資格之文件。

※經審核後,本系將保留一份完整應徵資料備查,如需檢還著作資料,請另行告知。

七、其他:申請人通過初審者,本系將另行通知進行「試教」及「面談」。

八、資料下載、寄送與聯絡方式:

1、履歷表檔案請至本系網頁(https://www.dppa.ncnu.edu.tw)下載。

2、應徵資料敬請寄至:54561南投縣埔里鎮大學路1號 國立暨南國際大學公行系 收。

郵寄資料袋上請註明「應徵專任教師」。

3、收件截止日期:112年8月31日(星期四)(以郵戳為憑)。

3、聯絡電話:(049)2910960分機2683林小姐、Email:dppa@ncnu.edu.tw

附件下載:
112暨大公行系徵聘教師公告(正式公告)

112暨大公行系徵聘教師履歷表格式1120620

【2023年度研討會】中國政治學會2023年會暨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摘要錄取公告

本會論文摘要錄取結果已公布,感謝諸位學術先進踴躍投稿及參與。

投稿錄取名單:

作者姓名 論文題目
Waga Alene Agegnehu 韋艾倫 “Djibouti’s strategic hedging position towards the USA-China military base competition”
饒聆瑄 中美爭霸下的灰帶戰略:以裴洛西來台和吉娜・麥卡錫來台事件為例
李佩珊 多極化進程的中國倡議
Eda Kahraman

Ling Chun Hung

The Dilemma of TSMC with the Rise of Protectionism- Taiwan’s Journey in the Middle of Thucydides Trap
Karmel Hebron Simatupang The US-China Competition and Indonesia’s Stance in ASEAN During Jokowi’s Administration
李俊毅 法律的武器化:中國法律戰的概念與實踐
湯名暉 俄烏戰爭與歐盟安全承諾變遷:新古典現實主義的視角
王韋凱

余俊霆

黃慧娟

探究無離線權及職場疲勞對警察工作壓力反應之影響
馬婉瑄 從桌長與紀錄的角度探討台北市參與式預算推廣教育初階課程-以文山區及信義區為例
Ali Demir Tsai Ing-wen’s Progressive Policies: Fostering Taiwan’s Ontological Security in a Complex Geopolitical Landscape
陳鴻章 最高法院檢察署特別偵查組的組成與流動
徐東宏 統獨立場、選舉輸贏與民主滿意
繆鑫 臺灣民主政治的正當化危機:新自由主義論述與民主治理表現之分析
陳映彤 從政治獻金探討利益團體對立法提案的影響:以第十屆立法院為例
林子堯 COVID-19時期蔡英文總統黨政權力的演變:以蘇貞昌內閣為例
陳亮宇

徐俊明

「政策整合」之理論建構與應用:以《溫室氣體減量及管理法》的立法過程為例
陳立剛 政府綠色公債券的發行、規範及相關議題探究:以歐美國家發行的經驗為例
陳郁函 科技接受度、創新意願、工作業務屬性對於風險承接度影響之初探:以無人車執行高速公路養護情境為例
洪綾君

郭倚禎

綠色衝突的分析框架建立——以台南七股的漁電共生與雲林口湖的離岸風機個案出發
Pei-Wen Lai(賴姵彣)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the Tamsui River
王鴻銘 永續淨零下的都市治理:地方公民團體的政治參與機制——以高雄市為分析對象
詹中原 全球ESG與永續政治發展—歐盟CBAM
王嘉州

黃羽婕

文創產業政策之過程評估:以大駁二文青創星埕為例
鄭明德 戰後台灣行政學教科書的起源:張金鑑《行政學典範》與《行政學研究》
張藝瀟

謝智偉

個體差異如何塑造民眾對政府危機處理的回顧性評估——基於台灣COVID-19大流行的調查
鍾昊宸

陳文學

如何維持家庭與工作的平衡?穿越玻璃天花板後的女性簡任公務人員之分析
劉峻佑 初探我國大學、研究生取用校園免費生理用品之意向:計畫行為 理論的架構分析
陳瓊玉
柯雨瑞
非本國籍無依兒童及少年人權保障機制之檢討
陳姝涵 探討青年返鄉/移居鄉村發展意願的影響因素—以農村再生政策為調節效果
羅至美

楊臻欣

Meeting Automation Challenges to Labor Markets—Policy Inspirations from the Governance of Swiss VET
簡子文 民眾為何不願意使用數位政府?一個Q方法論的探討
翁麒凱 從政策工具之種類探討我國電業自由化政策
王家緯 以整合性科技接受模式(UTAUT)探討民眾使用 MyData 平臺意願
蔡皓翔 良幣或劣幣?政府採購決標機制對履約管理影響之研究—以臺北市某醫院為例
商嘉禾 個人特質與繁文縟節對公務人員創新影響之研究-以互動論觀點為分析架構
張芳瑜 台灣公民之環境風險感知與態度之保護環境行為意願分析
邱豐真 運用大數據資料庫發展協力治理機制可行嗎?以新竹與嘉南地區推動農民填報用水滿意度數據資料庫為例
陳文學 審議社造對鄉鎮治理的影響初探
陳亮宇

陳佩琪

問題建構如何影響政策方案的選擇?藻礁公投案的個案分析
曹晉華 國家管制的質變:我國石化「高值化」政策的政經脈絡探討
蔡馨芳 績效審計與公共課責:由對抗轉化為勸勉機制
蔡宗哲 運用Kahoot! 線上即時反饋系統對行政學之成人教育研究
申佳健 台灣民衆社區意識及其影響因素的橫跨20年的變化:基於1997年與2017年的比較
林依萱

方凱弘

社會企業價值之建構-Q方法論途徑
陳怡庭

袁鶴齡

江權祐

從線上評論探索民眾對臺北車站商場之公共價值
莊文忠

林美榕

魚與熊掌兼得?我國社會企業發展的實證分析與意涵
趙竹成 俄羅斯世界-關於新時期俄羅斯國家意識形態的思考
韓保中 《美國的民主》一書中的行政集權問題
林映山 「自由」與「義務」:以洛克與盧梭的觀點探討自由主義的定義與變化
KWON Kyung Rok(權景祿) Can Civic Nationalism Make “We the People” in East Asia? A Political Philosophical Analysis of the Hong Kong Case and Its Implications for Taiwan
林永翔 從《易經》政治哲學來看西方新制度主義理論
陳彥廷 2018高雄市長選舉的投票抉擇分析:「理性選擇」與「民粹論述」的解釋途徑
Jinhyeok Jang

Daniel Davies

It’s Not That Simple: A Large-scale Analysis of Indigenous People’s Voter Turnout in Taiwan
黃承瀚 民主支持與民粹態度如何影響投票行為:以 2020 年台灣總統大選為例
杜宛諭 不自由的民主,從公民運動看東亞地區民主化逆流的徵兆:以 2019 年香港反送中運動及 2020 年泰國學運為例
廖育嶒 政黨在不分區立委甄補的持續與變遷
吳柏均

徐永明

立委帶職參選常態化對立法行為的影響:以第八、九、十屆國會為研究對象
蕭宏達 不平等與民眾政治體制支持度之關係:以馬來西亞為例
陳奕如

徐永明

The Impacts of Weighted Polling Nomination on Electoral Result: A RDD Study
蘇子喬 當混合式憲政體制遇上混合式國會選舉制度—臺灣與南韓憲政運作的比較
楊仕樂

蘇南吉

跨境傳染病防治與台灣的後殖民族群政治:以2022年台北市長選舉為例
李宇軒 中國疫後的政經及文化折騰—內卷化社會:數位平台及社群媒的啟示錄
楊易修 從整合理論討論中港關係困境:主權回歸後香港菁英的角色轉變
黃千容 美中「銳實力」認知戰:誰是印太麻煩製造者
倪世傑

蔡韻竹

美中爭霸時刻台灣政治人物的和平與戰爭論述:利用文本探勘 對社群媒體的內容分析
袁鶴齡

陳立秦

政府政策溝通之研究-以三接公投為例
湯晏甄 客家族群為何分裂投票?2016年總統暨立委選舉的實證分析
林偉傑 中國大陸改革開放後極權發展型國家背後的社會革命韌性-以國企為分析案例
Owain David Williams COVID, Cartels and Collusion
郭雪真 國際關係「關係轉向」、「關係性」與「全球國際關係研究」關聯及其反思
莫大華 關係宇宙中的國際關係研究國際關係研究的本體論深層結構:關係宇宙或量子?
賴文儀 2022-2023年俄烏戰爭政治經濟分析:起因、規模、影響、以及歷史比較
林炫向 霸權競爭與戰爭的動力學:重探與重塑吉爾平的霸權戰爭理論
Hwang, Yih-Jye(黃義杰) Is Area Studies sufficiently decentered in itself to help globalize IR? A case study of Global Taiwan Studies’ coverage of Covid-19 in Taiwan 
Ghulam Ali Toward ‘Global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Examining Emerging Perspectives from the Asia-Pacific
陳偉華 以反攻準備檢驗攻守平衡理論:俄烏戰爭和抗戰末期中美反攻計畫的比較
夏憲斌 Security or Supremacy? Neorealism and the US-China Technology Competition
周聖傑 探討中美貿易緊張關係之驅動因素
唐志偉 從俄羅斯吞併克里米亞到入侵烏克蘭週年國際秩序演變
程明彥 赫曼領導模式的應用研究-烏俄戰爭下的澤倫斯基
邱奕宏 探討俄烏戰爭對跨國企業的衝擊與其回應
譚偉恩 會員在WTO爭端解決機制中的「不」參與:以從未主動提起貿易訴訟之國家(或關稅領域)為例
黃瑋益 越南同性婚姻法的去中心化策略
彭睿仁 生成式AI發展下之智慧治理與風險管控-以歐盟2023年人工智慧法案(EU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ct)為中心
張薰、譚偉恩 俄烏衝突下的人道危機與公衛不安全
邱俊廷 願為台灣獨立而戰的因素:以2022年調查資料探討
廖恒德 角色理論視角下的中國領土政策作為:2019年中越萬安灘對峙與2020年中印加勒萬衝突之比較
劉至祥

盧俊昇

顧志文

由認知戰視角論中共2022-2023年兩次對臺軍演之輿情策略:以「微博」平臺為例
巫迪 適應與挫敗:以三個同志NGO為例看中國公民社會行動空間的蛻變
王國臣

張弘遠

中國大陸金融風險觀測模式的發展與建構
張弘遠

陳韻暄

產品屬性、生產者理性對中共經貿統戰效益的影響:以2021年臺東釋迦禁銷事件為例
楊婕妤 官方論述之美中台三角關係:基於中華人民共和國小學統編教材之分析
劉則維

張登及

兼併 vs.羈麋:以關係性權力分析中共對台策略的選擇(1989-2022)
余一鳴

黃耀宗

龔書逵

臺灣民眾戰不戰?兩岸軍事衝突下全民防衛意願(決心)調查
齊德縈 烏俄戰爭下中共對外政策變化:新古典現實主義下的觀點
許平欣 前瞻反全球化浪潮下的兩岸關係
廖宏文 美國對烏克蘭與對我國外交政策相似性之研究:米爾斯海默觀點
王叡典 我國應對新常態威脅之危機管理—以中共軍機繞臺模擬評估為例
林雅鈴

鄧巧琳

印尼視野下的「一帶一路」:經濟利益與外交決策的連結
陳重成 中共二十大的制度化轉向:論中共黨國領導體制運作與政治繼承的持續與變遷
胡逢瑛 俄烏戰爭中的俄羅斯媒體報導與政府決策: 探討外交解決衝突的可能性與中國第三方角色
許菁芸 俄烏戰爭下中俄關係發展與對國際秩序的挑戰
鄧克禮 後疫情時代中國對東南亞的霸權發展:從戰略對接視角分析
鄧智中 「烏瑪」國家治理的權力偏轉進程:2023土、奈大選後的區域發展
王順文

郭秉城

沙烏地阿拉伯在美中競爭下的戰略選擇
張詠詠 中美強權競爭與印太地區的數位連結發展
Ghulam Ali Saudi Arabia’s Deepening Engagement with the Asia-Pacific: Developments, Motives, and Implications
黃錦鐘 習近平治下中國經營南海問題模式之分析:以「關係性」理論為研究途徑
郭偉山 對2023年「上海合作組織」新德里峰會的政治意涵與地緣影響分析
賈人山 巴基斯坦對印度外交政策之研究
陳冠傑 誰是共同體?非公民群體的權益差異-台灣與韓國的比較
方天賜 印度的多邊主義外交研究: 以金磚國家集團為例
盧信吉

丁凱威

韓國「對北政策」之研析─從外部威脅應對到內部意識的對峙
杜長青 開源情報與威脅評估-方法論探討與第四次台海危機個案分析
詹玉如 空間效應對選舉結果的影響—以2022年韓國總統選舉為例
詹立煒 宜蘭縣1999縣民專線之文字探勘分析
張世賢 人工智慧在政策規劃複雜性之應用
黃信達 台灣選舉與民主化調查(TEDS)之政治知識測量題組效果與一致性檢視
自組場次、以及其他符合年會主旨議題
18-1 戰爭、民主與政治暴力
蕭育和 拆解戰爭機器:歐克秀、文明與造物技藝
劉佳昊 戰爭、國族與民主:帝國衝突下的英國觀念論公民論述之轉變
鄭楷立 戰爭與資本主義:檢視 David Harvey 的空間修復理論
黃嘉鴻 超越康德與道爾:第三種民主和平論
18-2廉政署自組場次
葛欣靈

沈沛樺

麥雨玄

談如何激勵私部門參與反貪腐工作之策略作法
李惠敏

陳柏宇

何品慧

商業賄賂行為之立法研究-以UNCAC第21條為中心
18-3 人工智慧(AI)對公共治理的省思(保訓會)
張文熙 人工智慧在公部門的運用與挑戰
徐嘉臨 人工智慧如何增進公部門服務效能
蔡炎龍 人工智慧對公部門人才培育的影響
18-4 歐盟的機遇與挑戰:法律、政治、經濟的對話
李貴英 The ICSID as a Leader in Investor-State Arbitration: Analysis of 2022 Edition of the ICSID Rules and Regulations
Jens-Uwe Wunderlich

Chih-Mei Luo

Germany’s Evolving Role in Global Affairs: Indo-Pacific Policy and the Power Paradox in a Shifting Landscape
陳蔚芳 歐盟─印度戰略夥伴關係:機會與挑戰
賴昀辰 歐日經濟夥伴協定對世界貿易體系的意涵(The Implication of EU-Japan Economic Partnership Agreement to the world trade system)
18-5 半導體與地緣政治
唐豪駿 科技與國關的互動架構初探:以半導體為例
烏凌翔 試為「科技力」下定義-以美中「晶片戰」檢證
林宣佑

傅澤民

張廖年仲

WHEN DEMOCRACY MEETS CHIP: EXPLAINING AMERICAN SUPPORT FOR INTERVENTION
18-6 新常態下的國防政策規劃與挑戰
滕昕雲 「壓倒性優勢」在數位化高科技戰爭中之地位探討-以俄烏戰爭為例
舒孝煌 AI人工智慧與戰爭工具
林穎佑 從灰色地帶到全面戰爭:台海衝突的可能光譜
18-7 台灣初任文官之價值形成與其影響-以台灣文官調查(TGBS)資料為分析基礎之實證研究
Dongfang Gaozhao

Li-Yin Liu

Turbocharger or Pandora’s box? Unmasking the Attitudes of New Bureaucrats Toward

Government’s AI Adoption

Chan, Ching En

Ong, Yi Ning

Chen, Chung An

A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Public Service Values of Public Administration Students in

Singapore and Taiwan Universities

王光旭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ubordinates’ moqi with supervisors and job satisfaction:

An analysis based on the TGBS VII

張智凱 Paternalistic leadership and organizational performance in public agencies:

An empirical analysis of the Taiwan Government

18-8 威權韌性的作用與發展
Ding-Yi Lai Winning Coalition Sizes, Regime Type and Welfare
Roulan Chen

Chu-Ling Tseng

Wen-Chin Wu

Distributive Unfairness, Nationalism, and Preference for Redistribution
劉明浩

李政豪

非民主同盟:中國政府如何回應香港反抗運動
林文正 民主轉型後的女權發展:威權繼承政黨為何有助於女性代表的增加?

論文獲錄取之作者,須依下列時程完成會費/註冊費之繳交手續,並於截止日前繳交論文全稿:

  • 本年度研討會論文發表人須於2023 年 8 月 25 日(五)前完成會費之繳交(一般會員1500元,學生會員750元)成為本會會員後,方能取得登錄於會議議程與會議手冊中之資格。若不欲成為本會會員者,則仍須繳交會議註冊費(教師1500元,學生750元),始能取得上述資格。
  • 論文全文以不超過 20,000 字為原則,格式體例請依《政治學報》論文體例為準。全文截稿日期為2023 年 9 月 29 日(五),為使評論人有充裕時間閱讀論文,請務必於截稿日期前提交全文至本會信箱。
  • 煩請撰寫全文時,參照《政治學報》之撰稿體例,謝謝!
  • 【附件】《政治學報》稿約及論文體例

 

會員費與註冊費繳交事宜

  1. 會員費標準:教師會員費一年新台幣1500 元整、學生會員一年新台幣 750 元整。有效會員除享有免註冊費參與年會暨學術研討會外,另將贈閱一年兩期之《政治學報》,學會竭誠歡迎各位學術先進的加入。
  2. 為使研討會能永續經營,若獲邀發表論文者於本次年會舉辦前尚未繳交當年度本會會費(一般會員1500元,學生會員750元)者,則必須於2023  8 25 日(五)前先完成會費之繳交成為本會會員後,方能取得登錄於會議議程與會議手冊中之資格。若不欲成為本會會員者,則仍須繳交會議註冊費(教師1500元,學生750元),始能取得上述資格。未於2023  8 25 日(五)前繳清會員費/註冊費者,將喪失於本次年會發表論文資格。
  3. 註冊費繳交以「篇」為單位,若文章為多人合著,則一人繳交即可。非教師或學生身份者,註冊費比照「學生」費用。
  4. 2023 年會員費與註冊費,以下兩種繳納方式請擇一:
    (1)本會官網線上繳費系統:按此進入 (capstaipei.org.tw)
    (2)直接匯入本會銀行帳戶:
    行名:台北富邦銀行 古亭分行
    戶名:中國政治學會朱景鵬
    帳號:8211000-0100047 (分行通匯代碼 0123903)
    直截匯款者,請以電郵將匯款收據或證明寄至本會,並註明所繳交之類別為會員費或註冊費(二者金額相同)、聯絡電話及署名後,拍照或掃描成電子檔並寄至capstaipei28@gmail.com。
  5. 為響應環保,本會將於確認收到繳費款項後,回信確認收訖並附上收據證明PDF檔,不特別製發紙本收據。若有報帳需求者,本會收據電子檔已與科技部會計單位確認過,可直接彩印後用於報帳,惟若因學校會計單位需要紙本收據原件者,請再洽詢學會秘書處協助處理。

IPSA e-sources for political science網頁

IPSA近期新推出e-sources for political science網頁,包括線上檢索、資料庫、相關機構、e-learning、 MOOCs等。經過 IPSA 的挑選和評估,提供數以百計有用、豐富且具優質品質的政治學網路資源,旨在為全球政治學界的學者和學生提供實用的線上研究工具,歡迎踴躍使用。

連結:Ipsaportal.net – The Portal of Political Science (unina.it)

 

【代公告】日本台灣交流協會招募日本研究博士後研究員

公益財團法人日本台灣交流協會體認培育台灣的日本研究者,對於強化台日關係及深化台灣的學術上發揮重要作用,提供資金支援與本協會簽訂備忘錄之接受研究機構聘任以日本研究為專業領域之新銳研究者從事研究活動。本協會提供經費支援之博士後研究員稱「日本研究博士後研究員」。

相關訊息請參閱:https://www.koryu.or.jp/tw/business/study/jspd/

【代公告】「台灣選舉與民主化調查」公告徵求「網路調查實驗」

各位學界先進與同仁:
 
  謹代表「台灣選舉與民主化調查」(TEDS)團隊,公告TEDS公開徵求「網路調查實驗」申請案。
 
  針對網調實驗,TEDS委員會秉持「過程公開,成果共享」的原則,於第175次會議通過〈「台灣選舉與民主化調查」網路民意調查實驗設計平台案件申請與審查作業準則〉(如附件一);同時「TEDS網調實驗平台小組」自2016年10月起,亦逐步架設網調實驗平台伺服器及相關軟硬體,並於2017年3月及5月順利完成測試。TEDS委員會爰依四年期規劃,向學界公開徵求TEDS「網路調查實驗」申請案(請詳閱網路民調平台之題型及影音檔等說明如附件二)。誠摯歡迎有興趣之學界先進與同仁在2023年8月31日(星期四)前提出申請(申請表如附件三),請將申請案件相關資料電子檔遞交「台灣選舉與民主化調查」電子郵件信箱(teds.org@gmail.com)。
 
台灣選舉與民主化調查(TEDS)計畫主持人 陳陸輝 敬上
政治大學選舉研究中心研究員
 
2023年8月1日
 
更多資訊請參考TEDS網站:http://teds.nccu.edu.tw/page1/news.php?Sn=113
      如有問題請聯絡:
      聯絡人:陳惠鈴
      服務單位:政治大學選舉研究中心
      電話:02-29393091#50500